心因性障碍是一组由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疾病。它的诱因有精神、个性、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。如果能够的做到心因性精神障碍的预防,则能比较大程度的降低其对患者的伤害。
 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
      1、精神因素: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如遇到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,可使某些个体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。这些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的原因。
2、个性特征:人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个体易感素质。我们知道并非受到严重刺激的人都出现精神症状,说明个体的人格特点或易感素质起一定作用。人格特点是如何起作用的呢?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刺激的认识、态度以及个体对事物的体验和采取的行为方法 同时个体对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感受性如何。这些均与个体的个性特点、易感素质、神经类型甚至价值观、伦理道德观等有一定的关系。
3、躯体状况:如果病人躯体健康状况不佳,有慢性疾病或智能低下者,由于这时处在大脑机能状态消弱的情况下,或对精神刺激因素的耐受性和感受性有下降的情况下,易患此病。
》》点击在线咨询,与医师在线交流!《《
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的方法:
      以心理治疗为主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,给予有力的社会支持,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,尽快摆脱困境。尽量给予适当的调整和改善环境,对病程较长者,需对患者的情况作分析,找出影响病情的主要因素,有目的地进行治疗。对不能主动进食或饮食量过少者给予支持治疗。
预防心因性精神障碍的方法是个人的个性锻炼
      1、对强而不可抑制型的人经常训练其内抑制过程,增加其忍耐、克制和涵养的能力,使之能屈能伸,消除过多的兴奋性,可以促进兴奋和抑制的均衡。对弱型者,要消除过多的被动防御反应,逐渐变得坚强。还可通过个性锻炼,增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,防止外周环境或社会心理因素的急剧变化,造成神经活动失调。
      2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亦很重要,当失眠、疲劳、耗竭时,易促发心因性疾病的发生。因此,要注意睡眠、劳逸结合,加强文体活动,保持心情舒畅,增强体质。对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。
      3、家庭对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或曾发病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,交往时要尽量避免刺激或挑逗性语言和行为。知道自己具有上述性格的人,在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。
      进入秋季,各种精神障碍也到了高发期,此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的做到各种精神障碍的预防。如对如何预防不甚了解可与本站在线医生交流,让医师帮您提供更的预防方法。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jdw0531.com/jsza/249.html 门诊时间:08:00-17:30(节假日不休)
预约热线:170-5126-8830
医院地址:济南市历城区二环东路3889号
鲁公网安备:37011202001167号
备案号:鲁ICP备16020344号-4
网站声明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就诊依据